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举措,也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高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利用多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认知、认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阵地,着力强化教育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阵地,着力抓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积极应对世情深刻变化所带来的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有效化解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类矛盾,提升高校内涵发展质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形势发展需要,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性。二是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从人的思想活动特征、社会变革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价值取向结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论结构、实践要求等各个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力争推出含金量高的优秀成果,为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三是坚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力争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性。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育人质量。教师是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应加大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设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有效激发和保护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确保教师干事创业有岗位、实现价值有载体。另一方面,强化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大学生,争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始终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评师评教的重要标准,主动挖掘各个工作岗位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容,并采取学科建设、哲学研修、课程培训、教学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师资队伍,确保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以校园文化传承为载体,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先进的校园文化是高校不可或缺的软实力。高校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自身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传统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于高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时代文化以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当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规范师生的思想与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扎根于师生心灵深处。加大校园文化的熏陶力度,达成思想共识,创造文明风尚,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在文化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魅力,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多种媒介、通过多种手段、采取多种方式,在师生中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师生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着力增强责任意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磨炼意志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过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抓好选题环节,在突出自身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注重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新形式。抓好实施环节,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念、激发团队合作意识、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等方面下工夫,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社情,更加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总结环节,积极巩固和扩大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形成理性共识,将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促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与行为准则。(作者:朱晓东,该文原载于2010年11月15日《江西日报》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