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强调,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西农大经管学院从优化智库平台、强化基地建设、精化实践服务、深化协同育人四方面同步助力提升“为群众办实事”含金量,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一)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优化智库平台为各界提供智力支持
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作为省级重点高端智库平台,充分依托平台优势,积极为社会建言献策,为实现江西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参考,也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江西方案”,贡献“江西智慧”。研究院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产业兴旺与食物安全”“生态宜居与乡村治理”等领域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系列智库成果,发挥智库引领作用。目前,研究院共有18项调研成果被批示或采用,为促进我省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黄季焜教授发表的“中国农村经济正在向高值农业、非农就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方向转型”观点被人民网、人民日报社、人民三农网等媒体转载,为国家职能机构制定农村经济转型的政策文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院聚集生猪、牛羊、家禽、茶叶、中药材、薯类、棉花、蚕桑、休养农业等江西省9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团队,经常下乡入村进户,了解农情、解决农事,以智慧助力江西农业转型发展。
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作为智库“为群众办实事”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下一步,研究院将继续广泛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提高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影响力,不断为江西乃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强化基地建设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今年暑假,经管学院与各级地方政府合作,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方面选取南昌县、高安市等县(市、区)17个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加以规划建设,部分师生放弃宝贵的暑假休息时间,驻扎在村子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围绕“20字方针”开展社会服务与调研交流,发现问题,因症施策,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案例典型和经验,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为促进江西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将锚定强基固本,继续“多点开花”,力争建设质量再上新台阶,致力于探索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三)乡村振兴服务团:精化实践服务提升“办实事”含金量
无论寒风冷冽,还是炎炎夏日,经管师生都在用脚步丈量赣鄱大地,把论文书写在广袤的赣鄱大地上。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院师生自发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利用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力求将服务做精、做细、做活、做实、做优,着力提升“办实事”含金量。7至8月,20余个服务团队在井冈山、高安等县(市、区)的田间地头穿梭,反哺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王火根教授与廖冰博士分批次赴高安、鹰潭、乐平等地,通过集体座谈、个人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考察等方式,为“一村一大”学员“传经送宝”,解决“急难愁盼”。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下一步,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将总结凝练一批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案例与做法,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作用,传递乡村振兴好声音。
(四)乡村振兴实验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农林经管人才
2020年7月,经管学院与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共同创办首届“乡村振兴实验班”,在2019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135名学生中,根据专业成绩排名班级前30%遴选25名专业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入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分别配备一名顾问和一名指导老师。2021年7月已创办第二届“乡村振兴实验班”(2020级)。自成立以来,“乡村振兴实验班”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培养机制与模式,目前,已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即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驱动发展、高校教育指导、科研平台支撑、用人需求倒逼”协同培育“乡村振兴实验班”学生,为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了一支精良的农林经管人才“后备军”。
目前,学院与北京大学、华南农大、省社科院、省农科院、靖安县人民政府、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煌上煌集团、江西省绿能农业有限公司、江西海量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进行了深度合作,建立了诸多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协议,进一步夯实了协同育人基础,促进了专业发展、专业建设与平台提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学院将继续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粮食安全、乡村建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在帮扶工作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践动力,努力当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智囊团”。
供稿:廖冰 编辑:赵晨刚 审核:郭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