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调研之风,察民生之要——“双百双千”之资溪调研篇
2023级MPAcc班 李艳枚 邓绪兵
一、前期调研准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作为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毕业生、2023级MPAcc班准研究生,我们有幸参加了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的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入户调研活动。由梁志民老师带队,与另三名学生共同前往抚州省资溪县调研,此次实践经历让我们感受深刻、收获颇丰。
6月25日举行此次调研活动启动会及培训,郭锦墉教授和陈江华博士为我们逐题讲解了调研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通过培训,我们明白了调研及数据录入的基本要求。各位老师还传授了一些下乡调研经验,例如: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交流过程中礼貌用语、注意个人安全结伴而行等。
二、实地调研农户
6月26日,团队启程前往资溪县。此次调研活动共历时四天半,对乌石镇(上株溪村、关刀山村、草坪村)、嵩市镇(云际村、抚地村、高陂村)、马头山镇(山岭村、斗垣村、杨坊村)共九个行政村进行调研。调研流程为:先给镇书记发送调研函,接着联系各个村书记协调调研时间,最后由团员对接农户填写问卷。每村调研10名农户,最终完成问卷90份。
资溪,一座“活”在森林里的县城。行走于资溪县的蓝天白云下,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可谓是风景如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资溪一方面抓牢生态工程,突出山水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实施金融创新,依托特色金融产品为农户解决资金问题。
在与农户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农户自给自足的惬意生活、村干部对农户的关心、村规条约的有效治理等。同时,我们也发现农户多种多样的生产模式,除了种植水稻外,有的农户还会养殖蜜蜂或者在面包厂做面包等。然而,我们也发现村庄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野猪、旱灾等灾害给粮食带来的减产,在不允许伤害野猪的情况下村民只能通过放鞭炮的方式驱赶野猪,但成效不大;村庄空心化严重,我们在云际村只看到个别老人,大部分青壮年早早离开村庄去城市发展;水稻保险赔付不够完善,农户指出购买水稻保险但并未得到赔付,只能自己承担损失。此外,还存在山上土壤肥力差、水稻收购价格低、供应商拖欠农户租金等问题。由于村庄中大部分是40岁以上的年龄段人口,水稻种植基本上用于家庭需要,农户普遍种植一季稻,不愿意扩大种植面积与种植双季稻。对于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了解少,也不愿意尝试新的生产技术,停留于传统的种植方式。
三、总结调研问题
结束每天的调研工作后,团队会利用晚上的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互相之间检查问卷。我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在最开始调研中,由于经验不足,所有人聚在同一个会议室,说话声音太过嘈杂,影响填写效率。第二:问卷篇幅过长且一些问题难懂,部分农户失去耐心,填写了一半后离开。第三: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因此,我们提出解决办法是:每位成员分别对接两名农户,在不同的会议室进行问卷提问,在交流中灵活转换问题问法,贴近农户日常生活。对两名农户同时进行提问,遇到语言不通的农户,往往另一名农户能够帮忙转述,提高了问卷填写的效率。此外,在问卷的填写上,我们也发现单选填成多选、不符合年龄范围的人员填写、误解名词含义等问题,及时纠正后,问卷的质量也得到提高。回顾调研过程,大部分农户会认真回答问题,还会分享自己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故事。有位爷爷微笑着说:“希望你们能够真实反映我们的问题,带动村庄的建设”,让我们更加明白下乡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四、分享调研心得
经过四天半的实地调研,我们深入农户家中,认真听着他们讲述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影响村庄环境的因素、对村庄治理的建议等。正是这次调研,让我们切身走入田间地头,感受群众的生产需求,感受村庄的规划与发展历程,也进一步认识到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难题。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人的力量,我们应当承担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做到厚积薄发、行稳致远。